我一直很奇怪一件事情,特別是我30歲之後。
20多歲的時候,人人都在上班,作為普通人,大家的處境都差不多。
可過了30歲,好像突然就“分流”了。
有的人突然一飛沖天,大House、移民、海外置業、全球旅行成了最常見的話題,出入私立醫院和私立學校都是生活的常態。
還有名牌衣服包包鞋子,這些隨隨便便動輒幾萬的消費完全不在話下。
還有很多人不上班了,天天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兒,一副根本不缺錢的樣子。
更多人呢?
過了30歲,職場陷入瓶頸,比自己年輕8歲10歲的人在沖沖衝,
而自己精力體力都在下降。 30歲,拼勤奮,明顯已經不夠了。
焦慮,不安,又不敢辭職搏一把,因為離開了公司的平台就分文不值。
有的人掙扎在月入1萬的門檻上,再往上就上不去了。
有的人年薪漲到了30萬,可依然沒錢,信用卡還欠著債。
有的人做到了主管,月薪3萬,可是家裡老人生病,
猛然發現卡里根本沒有那麼多錢? !
這麼努力卻過不上想要的生活,那些輕輕鬆鬆就有錢的又是怎麼回事?
其實這說到底是“窮人思維”和“富人思維”的差別。
“窮人”只想著掙錢花錢掙錢花錢,關注的是眼前的日子。
看到打折就動心,即便突然得到一大筆錢,也迅速花沒了,沒有想過如何讓錢發揮更大的價值......
“富人”看的不止是眼前的日子,而是更長遠的價值。
他們懂得合理消費,拓寬收入來源,主動把握機會,讓錢為自己工作,擁有被動收入......
什麼叫被動收入呢?就是很多人口中的“躺著賺錢”。
換句話說,被動收入就是你不用主動做什麼就能得到的財富。
對於沒有父輩傳下來的房產的普通人來說,被動收入還是要靠經營。
“錢找人勝過人找錢。”
開個餐飲店能賺多少錢?
我知道一位餐飲業大牛,老徐同志,他店面的收入是我等普通人不敢想像的。
“每年的店面營業額,大概是很多人10年的工資。”
別看現在老徐同志是餐飲業大牛了,其實早在幾年前,
他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迷茫。
那時候,他在網絡公司從事第一份工作,拿著整個部門最低的IT工資,
僅僅能勉強糊口。
他覺得自己“懷才不遇”,為了發洩心中的憤懣,
瘋狂打遊戲,把《星際爭霸》和《魔獸爭霸》練到手速每分鐘200。
至於錢嘛,完全不存,每個月花得一分不剩!
還給自己找理由,“有錢又怎麼了?有錢但人生失敗的人我見多了!”
轉折點是一場同學聚會。
當時,老徐聽到一名同學說那是自己最後一個正式工作日,
接下來準備去巴西沖浪。
“已經賺到足夠的錢,從此再也不用工作了。”
這位同行前輩才36歲!
同學的話揭開了“遮羞布”,讓小熊震驚不已。
他意識到,自己口中的“錢不算什麼”,其實只是藉口罷了。
他想起來,自己也有很多夢想,比如開著船環遊地中海,花一個月時間坐在香舍麗榭街邊喝咖啡......
有錢,確實不一定成功,但這不是自己平時懶惰的藉口。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,需要足夠的財富做支撐。
溫馨提醒: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的觀點,不能作為投資建議。
評論已關閉!